您当前的位置:张家口阳原县长安网 >> 县情
阳原县情
    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,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。东接宣化,南连蔚县,西与山西大同毗邻,北与怀安县和山西省天镇县交界。距北京市280公里、大同市78公里、张家口市140公里。阳原县全境东西长82公里,南北宽约27公里,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(2013年)。
    阳原县境内南北环山,桑干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,地貌有山地、山前丘陵平原、河川,总的特点是西南高、东北低,南山高、北山低,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。平均海拔约1100米,最低海拔770米,最高海拔2045.9米。
    2013年。阳原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819万元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998元,增长5.1%,财政收入37986万元,增长7.3%,占GDP的比重为6.89%,经济运行质量急需提高。
    

阳原概况

  一、行政辖区

 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,地处首都北京、煤都大同和皮都张家口之间,距北京市280公里、大同市78公里、张家口市140公里,毗邻山西、靠近内蒙。全境东西长82公里,南北宽约27公里,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。

  全县辖5镇,9乡;301个行政村,382个自然村;全县总人口27.6万,其中农村人口20.1万。

  二、历史沿革

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建制,西汉设桑干、东安阳、阳原三县。阳原名意为阳水流经之地,治属幽州。唐属河东道蔚州安边县。辽属西京道大同府,在今西城置弘州,辖永宁和顺圣2县。金、元继置,明初撤消。明为京师左卫地,宣德初复置10个马坊,以为官牧之地;天顺四年(公元1460年)筑顺圣川东城和西城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改名西宁县。民国二年(1913年)复汉故名阳原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为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,先后与蔚县、怀安、天镇合并。1945年8月阳原第一次解放,属察哈尔省第六专区。1948年3月25日,阳原县第二次解放。1952年11月划归河北省张家口地区(市)至今。1958年9月阳原并入蔚县。1961年5月恢复现今阳原县建制。

  三、地形地貌

  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带,阴山余脉与恒山余脉复合处。境内南北环山,桑干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,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。海拔最高点2045.9米,最低点778米,平均海拔1100米。境内山区占27%,山麓平原占57%,河川占16%。全县耕地面积总资源73.6万亩,常用耕地面积60.4万亩,其中水浇地32.8万亩。

  四、气候特征

  全县基本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春季少雨,夏季雨热同季,秋季天高气爽,冬季寒冷干燥,昼夜温差大,小气候特征明显。年平均气温7.7℃,七月气温22.7℃,一月气温-10.2℃,年均温差33.4℃,稳定通过10℃以上积温3125℃。日照充足,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842.4小时,年总辐射140.6千卡/平方厘米。作物生长期适中,平均全年无霜冻日期136天,年均降水量364.6毫米。

  五、水电通信

  水力资源: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。其中,桑干河源自山西宁武县管冷山下,直线流程80 km,曲线流程103.75 km,流域面积1777 km2;壶流河源自广灵县望狐村,直线流程10.5 km,曲线流程14.7 km,流域面积62 km2。此外,县内洪水流域较多,各种侵蚀沟多达901条,年均过境水量4.81亿立方米,常年可用洪水量3626万立方米。地下水储量约为7636万立方米。

  电力资源:全县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,110千伏变电站1座,35千伏变电站8座,兼为大秦铁路和地方用电服务。

  通信设施: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32665部,移动电话用户达128075部,多媒体互联网用户7600户。

  六、交通状况

  县境内东西走向的大秦铁路、宣大高速公路和109国道横贯全境80多公里,是贯通京津和晋蒙的主要通道,与207国道、112国道、张石高速、天走线、永芦线及宣大高速、张石高速连接线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。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256.3 km,其中,宣大高速80.4 km,张石高速17.14 km,国道(109、112、207)104.6 km,省道(天走线)43.6 km,县级公路(永芦线)102.5 km,宣大连接线四条20.8 km,张石连接线7.9 km,乡村道路603.545 km,村道257.8 km,在全省属交通大县。

  七、矿产资源

  初步探明,全县有矿藏55种,矿点178个。主要有煤、石灰石、大理石、玄武岩、沸石、膨润土、玛瑙、磷、铁、铝、锰、铜、钼、石墨等。其中原煤总储量4.27亿吨,主要是烟煤、常烟煤和褐煤,发热量达6200—7200千卡,且煤层浅、易开采;石灰石预测储量达10亿吨以上,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约5亿吨;磷储量,C1级6051.1万吨,含P2O52.38%,折矿480万吨;C2级11701.5万吨,含P2O52.64%,折矿1070.3万吨,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低品位磷矿;赤铁、磁铁储量320万吨;膨润土总储量3200多万吨,是国内罕见的一种优质膨润土;石墨储量3000万立方米,可全部露天开采;铁锌钼储量2118万吨;优质矿泉水5处,水温43.5℃,内含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,可作为饮用、医疗和洗浴矿泉水综合开发利用。

  八、地质遗迹

  位于境内的泥河湾地层,是中国和世界进行第四纪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。泥河湾层是包括早更新世、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跨时代地层,记录了200—300万年来泥河湾古湖变迁的完整过程。地层中饱含着古湖时期的动植物化石古人类活动的遗迹,形成了一个“天然博物馆”,是研究我国古人类、古地理、古气候、古生物及新构造运动学的宝地,在国际地质界和考古界享有盛誉,尤其是在世界早期人类起源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对泥河湾的系统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文化现象—泥河湾文化。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,我国地质和考古工作者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,已发现早期文化遗存的遗址80多处,其中100万年以上的就有25处,全国共30处。距今136万年前的小长梁早期遗址区、10万年左右的侯家窑中期遗址区和1万年左右的虎头梁晚期遗址区,统称为泥河湾遗址群,被公认为“世界人类及其文化起源中心”,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地位。在我国人类起源史上,泥河湾作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地载入史册。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起始格上记载:“距今100—300万年,人类已出现在中华大地……我国云南、四川、陕西、河北已发现这一时期直立人化石和文化遗存,最北一处是河北阳原小长梁。”2001年10月,马圈沟遗址又有新的重要发现,此处人类进餐的遗迹经有关考古专家确认距今约二百万年前。马圈沟遗址是迄今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发现的、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。泥河湾被誉为“人类的东方故乡”,泥河湾遗址群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02年7月2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2005年10月被列入国家“十一·五”大遗址保护项目,在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中排列36位,在全省排第一位。

  九、经济状况

  立足自身优势,围绕“调结构、促转变”的思路,全力发展振兴泥河湾文化旅游、煤炭物流、皮毛加工、矿产品精深加工、陶瓷制造、畜牧养殖加工、葡萄杏扁种植加工、设施农业八大重点产业,切实提高经济综合实力,全县经济保持了更好更快发展。

  1、农业经济。县内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、谷子、黍子、马铃薯、杂豆等,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、葵花等。常年粮食作物总播面积54万亩左右、油料面积6万亩左右。畜牧业发展以大牲畜和鸡、兔、羊、猪等为主。其中,蛋鸡、獭兔、奶牛等各类养殖小区建设稳步推进,奶牛规模养殖达到80%以上。林草业发展迅速,大杏扁种植面积达30万亩,挂果面积达11.3万亩,供佛杏种植面积达1万亩,挂果面积达5000亩。全县天然草场68万亩,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突破10万亩。水资源开发利用。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灌区2处,万亩以上灌区2处,拥有小型水库20座、坑塘122座、扬水站(点)147处,机电井1134眼,其中自流井17眼,清水渠道259.94公里,洪水渠道560.94公里,各类防渗渠道1272.41公里。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32.8万亩,其中保浇地面积达19.26万亩,节水灌溉面积16.62万亩。

  2、工业经济。近年来,工业企业坚持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,努力开拓国际市场,着力增强出口带动能力。目前,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陶瓷、机械加工、建筑建材、皮毛加工、矿产开发等为主的、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,开发生产的出口新产品达7大系列300多个品种,主要销往亚、欧、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全县入统工业企业共有19家。其中:皮毛加工企业5家,矿产加工企业4家,建筑建材企业1家,食品加工企业2家,陶瓷企业2家,机械加工企业3家,化工企业1家,木器加工1家。

  3、铁路煤炭运销业。上世纪90年代,依托大同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大秦铁路、109国道横贯全境的优势,大力发展了煤炭物流业。从95年到99年,连续新上铁路煤炭运销企业5家,年发运能力达到500多万吨。近年来,紧紧抓住大秦铁路扩能改造的机遇,积极帮助京原、苏原等几家企业相继完成装运线改造扩建工程,同时认真谋划新建西城弘发煤炭运销专线和化稍营镇2万吨煤炭专运线,努力扩大全县铁路煤炭发运能力。截止目前,全县正常营运的铁路煤炭运销企业共5家,分别是“国通”、“京原”、“乾元”、“苏原”和“东方浩然”。

  4、皮毛加工业。阳原县素有“皮毛之乡”之称。改革开放以来,阳原皮毛业依托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一流的技术得到迅猛发展,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。目前全县皮毛加工户达到1500多家,年交易额达10亿多元,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,从事皮毛加工人员达到5万多人。年加工各类皮毛材料800多吨,其中水貂材料300多吨,狐狸材料200多吨,其它品种材料300多吨。阳原昌升皮毛大市场于2006年5月动工,次年7月竣工,共投资1.6亿元,建设工程10万平方米,商铺986套。全县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家,千万元以上的有10多家,取得自营出口权的有13家。

主管单位:中共张家口市委政法委员会
备案序号:冀ICP备10001396号-1    技术支持:长城网